實驗室火焰光度計的使用需嚴格遵守以下五大注意事項以確保安全性、準確性和儀器壽命:
1. 確保氣體供應安全與穩定
規范連接與檢漏:確認燃氣(乙炔/丙烷)和助燃空氣的管路無泄漏,使用專用壓力表監控壓力值是否在推薦范圍內;定期用肥皂水檢查接口密封性。
防爆措施到位:操作環境必須通風良好,避免可燃氣體積聚;遠離明火、高溫源及靜電火花風險區域。
提示:更換氣瓶前務必關閉主閥并釋放殘余壓力,防止回火事故。
優化點火程序:先通入助燃空氣再點燃火焰,熄滅時應先關燃氣后關空氣,防止倒吸損壞燃燒頭。
調節參數匹配樣品特性:根據待測元素調整燃氣/空氣比例(如鈉、鉀檢測常用貧燃焰),維持層流穩定且呈藍色錐形為佳。
異常處理原則:若出現“回火”(火焰進入噴嘴)或閃爍不定,立即停機排查堵塞或配比失衡問題。
3. 嚴格管理樣品前處理與進樣方式
基質干擾消除:高濃度鹽分可能導致霧化器堵塞或信號漂移,建議采用稀釋、標準加入法或基體改進劑。
防止交叉污染:不同濃度樣品間需徹*清洗進樣毛細管/霧化室,并用去離子水空白運行沖洗系統。
定量一致性保障:使用高精度移液器配制梯度標準曲線,避免手動誤差影響線性相關性。
4. 實驗室火焰光度計重視日常維護與校準周期
關鍵部件養護:每日實驗后清理霧化器積碳、擦拭透鏡表面灰塵;每周檢查電極老化情況并及時更換。
標準化質控流程:開機預熱30分鐘后執行多點校準,工作中每批次插入質控樣驗證系統穩定性。
記錄追蹤制度:建立維護日志,記載更換耗材時間、故障代碼及解決方案,便于溯源分析數據異常原因。
5. 強化個人防護與應急準備
基礎防護裝備:佩戴護目鏡(防紫外線灼傷)、實驗服及耐酸堿手套,長發束起避免卷入旋轉部件。
應急響應預案:現場配備CO滅火器、洗眼裝置及緊急沖淋設施;發生灼傷時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并啟動事故上報程序。
培訓考核機制:新用戶須通過理論測試+實操評估方可獨立上機,重點掌握緊急停機按鈕位置及泄壓操作步驟。
